银屑病研究获重要进展
医院皮肤科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免疫、肿瘤与生物医学中心严俊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银屑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以该科专家的论文“真皮γδT细胞是炎症性皮肤病IL-17的主要产生细胞”发表在最新一期的“Immunity(免疫)”杂志(影响因子2221),发现了银屑病的致病“元凶”――真皮内γδT淋巴细胞。
在科研领域,张池金教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一项名为《银屑灵涂膜剂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充分展现了他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自从2003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生物制剂Alefacept问世以来,银屑病生物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成为近年重要的研究进展。
以满足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尽管文章中提及的乌帕替尼在银屑病关节炎治疗中的获批是另一项重要进展,但Deucravacitinib在银屑病治疗领域的成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随着Deucravacitinib的即将上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为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显著提升,为疾病治疗开辟新的可能。
浅谈银屑病发病机制及诱因
(1)遗传因素:人口调查、家族史、双胞胎及HLA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2)环境因素:在诱发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
银屑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是个谜,但医学界普遍认为它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当人体T细胞免疫异常时,银屑病便可能出现。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生态环境的改变(季节、气候、病毒、细菌、真菌的侵袭以及环境污染)和人体内环境的心理、生理状态及生活习惯。外部生态环境对银屑病的影响不容忽视。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有些银屑病在发病之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发热等感染的症状,之后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银屑病发病机制主要归咎于活性氧。活性氧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它们混杂在血液细胞间质中,导致体内环境污染,血液品质发生变化。此时,身体可能出现血热、血燥、血瘀等问题,这些积累在体内,最终导致瘟毒在皮肤上爆发。
银屑病的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寻常型银屑病好发于四肢的伸侧、头皮,以脱屑为表现;关节病型银屑病有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影响关节功能;脓疱型银屑病以长红斑、脓疮为主要临床表现;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90%的皮肤会出现红斑脱屑。
是点滴型的银屑病;是斑块型银屑病;是脓疱型银屑病;是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这几种银屑病中点滴型银屑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的银屑病,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达到治愈。
银屑病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以寻常型为例。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类型,主要根据皮损形态,分为急性点滴型,即刚出现点点滴滴。这种型的银屑病用中药的时候可能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以安抚剂为主,涂润肤剂。有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可能会给予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类药物。
寻常型银屑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银屑病患者的97%以上;主要表现为境界很清楚的红斑、丘疹、斑块和银白色的鳞屑;皮肤损伤的大小和形态都不一样;可以发生在全身皮肤的任何部位和口腔、生殖器等粘膜,但是以头皮、躯干和四肢的伸侧比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