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先医学成就
1、吴尚先,一位对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深远影响的医者,他的医学成就尤为突出。吴尚先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一独特观点,揭示了外治与内治在根本原理上的一致性。他认为,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
2、吴尚先创立的内病外治法无疑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创新。他的创新精神在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古代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使这一个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3、吴尚先是一位在医学领域有着显著贡献的人物。他所著的《理瀹骈文》(亦名《外治医说》)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外治法专书,书中内容丰富,涵盖了敷、洗、熨、熏、浸、盦、擦、坐、嗅、嚏、刮痧、火罐、推拿、按摩等各种治疗方法。
4、中文名:吴师机别名:吴尚先国籍: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日期:公元1806年逝世日期:公元1886年职业:医学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中医外治法代表作品:《理瀹骈文》履历至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一家搬迁至江苏泰州居住,开始自制膏药为人治病。
5、吴尚先(1806—1886),清代医学家。名樽,原名安业,字尚先,又字师机,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理瀹骈文》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为什么后世不推崇吴尚先理瀹骈文
1、后世对于吴尚先的《理瀹骈文》推崇程度不高,这主要源于该书的几个特点。首先,该书以骈文形式撰写,虽在内容上结合了《子华子》中的医学理论,强调理与瀹的结合,但这种文体在当时可能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2、由于作者本人是外治法卓越的实践家,其所收选的治法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所以此书为外治专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但本书存在纲目不清,缺乏条理的缺点。书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3、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提到外治法适用于有瘀血、亡血等情况,展示了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理瀹骈文》是外治法集大成之作,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吴尚先在该书中推崇外治法,总结出多种外治疗法,如敷贴、熏洗、刺血等。
4、吴尚先大力推崇外治,曾热情洋溢地指出“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吴氏在《理瀹骈文》中以敷贴(膏剂)为主,不仅创制了数十种膏药方剂,还总结出敷、熨、罨、涂、熏、洗等法,并初步完善了外治理论,阐述了内治外治的意义,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5、坐垫法实则是清代名医吴尚先很推崇的。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 吴尚先的坐垫方子简单明了: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患者直接坐于其上,便可“驱寒、通经络、提升阳气”。 “艾叶性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效。
6、坐垫法是清代名医吴尚先很推崇的。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艾叶性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效。艾叶装在坐垫里,温暖之气从肠道、会阴进入人体,可以温暖子宫、下焦及五脏六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从而治疗阳气不足导致的腹泻、痛经等症。
《理瀹骈文》的作者是
1、我国最早的外治专著《理瀹骈文》是清代医家吴师机(字尚先,约公元1806——1886年)所著,原名叫《外治医说》,刊于1870年。作者因取“医者理也”,药者沦也”之意,又因正文是用“骈体文”写成的,故刊成后,改名为《理瀹骈文》。
2、清代著名医家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诞生于1806年,逝于1886年,籍贯为浙江杭州的钱塘。早年曾中举,但后来放弃科举之路,随父亲笏庵寓居于江苏扬州,他除了研习诗文,还深入学习祖国医学,特别是专注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期间,吴师机目睹了药源匮乏和群众因各种原因无法服药的困境。
3、吴师机,名安业,字尚先,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清代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卒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早年中过举人,后则弃儒随父笏庵寓居于江苏杨州,诗文之外兼学习祖国医学,尤其致力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
4、《理瀹骈文》作者王军,曹建春点校,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的专著。本书适合中医药理论、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