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记忆性T细胞 银屑病记忆性t细胞变化

2025-02-13 05:30:19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主要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1、【答案】:E 解析:T细胞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寻常型银屑病、白塞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Ⅰ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E对)。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错)为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B错)有抗核抗体形成。

2、【答案】: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属于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CravesDisease)是由血清中针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自身抗体所引起的、以甲状腺功能亢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

3、强直性脊柱炎作为脊柱关节炎(SpA)的一种,与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RA和SLE主要是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B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比之下,SpA是一种「细胞应激」所致的过度且不受控的「慢性炎症疾病」。基因在SpA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4、自80年代以来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学说已确立。根据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已知它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B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而选择性地被破坏,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1型糖尿病由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

5、AIH的意思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是一种由于机体对肝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同时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的 具体发病机制是机体存在自身抗原,主要为去唾液 酸糖蛋白受体 (ASGP-R以及微粒体细 胞色素P4501ID6)。

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生物制剂是治疗银屑病的一种比较新型的疗法,临床通常分为细胞因子阻断剂,以及抑制T细胞和提呈细胞的生物制剂。细胞因子阻断剂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以及英利昔单抗等,而抑制T细胞和提呈细胞的生物制剂包括阿法赛特、依法利珠单抗等。此外,目前进行临床试验的还有许多生物制剂,比如巴利昔单抗等。

目前国内上市的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通常通过注射用药,注入体内后,可靶向性的清除体内导致银屑病发生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1白介素-23等,去除相应炎症介质后,可使发病过程中的T淋巴细胞得到抑制,使皮肤病变逐渐缓解。

抑制T细胞活化的,如依法利珠单抗;抑制某些炎症细胞因子的,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生物制剂主要有如下几种:①阿法赛特(alefacept,LFA-3Tip,Amevive):是一种减少致病性T细胞的药物。

年,白介素12/23拮抗剂(如乌司奴)、白介素17a拮抗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如拓咨山枝)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标志着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新时代的到来。

有众多方法可供选择以治疗银屑病,但通常情况下效果有限,或长期使用具有显著毒性,特别是传统口服药物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

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发展,国内银屑病治疗领域迎来了多款新药,患者选择更加丰富。下面整理了国内上市的银屑病生物制剂,以方便患者了解。 修美乐 修美乐是艾伯维公司生产的全人源抗TNF-a抑制剂,于2002年在美国上市,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适应症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斑块状银屑病。

银屑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

1、采用氢化钠-尿素法,对7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检测,414有高尿酸血症。施守义等对8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55例非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行血清尿酸检测,另以8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有30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非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有627血清尿酸水平升高。

2、代谢障碍方面,有报告指出患者血清内脂质、胆固醇、球蛋白、糖、尿酸、钾等水平升高,叶酸含量降低,但这些结论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免疫功能紊乱也被认为是银屑病的潜在诱因之一,部分患者表现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清IgG、IgA、IgE水平升高,甚至存在抗IgG抗体。

3、免疫功能紊乱也是导致牛皮癣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患者表现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清中IgG、IgA、IgE水平增高,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抗IgG抗体。有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到患者表皮角质层内存在抗角质的自身抗体。精神因素在牛皮癣的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4、本病比较特殊的表现有: 关节炎的活动性随皮肤病变的活动而变化,指甲病变达80%以上,而在无关节炎的银屑病人仅30%。指甲病损和关节病变之间比皮肤病损和关节病变之间有更密切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沉增快,α2球蛋白增高。10~20%患者血清尿酸高于正常,因而易误诊为痛风。

药物研发:银屑病靶向治疗新时代

目前研究的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细胞信号传导小分子抑制剂包括阻断Janus激酶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截至2018年7月,国外已上市的JAK抑制剂有托法替布、奥拉替尼、鲁索利替尼,国内已上市的JAK抑制剂有托法替布;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JAK抑制剂有巴瑞克替尼等药物,具体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验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4月6日批准了瑞福(乌帕替尼缓释片),这款由艾伯维研发的口服选择性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为中国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款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对传统DMARDs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PsA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5 mg。

新一代银屑病药物研发聚焦于靶向炎性细胞因子通路,特别是IL-17和IL-23,以期更精准地治疗这一慢性皮肤病。IL-17由Th17细胞分泌,对银屑病发病起关键作用,而IL-23被认为是其上游调节者。早期治疗药物主要围绕TNF-α展开,但TNF-α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不一,促使研发转向IL-17和IL-23。

年,白介素12/23拮抗剂(如乌司奴)、白介素17a拮抗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如拓咨山枝)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标志着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新时代的到来。

IL-23/IL-17信号通路在银屑病及其他慢性免疫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Skyrizi作为靶向IL-23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选择性阻断该信号通路。Skyrizi于2019年被评为最具关注的新药之一,预计在2023年前成为重磅药物。

银屑病生物制剂如何治疗?

1、目前国内上市的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通常通过注射用药,注入体内后,可靶向性的清除体内导致银屑病发生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1白介素-23等,去除相应炎症介质后,可使发病过程中的T淋巴细胞得到抑制,使皮肤病变逐渐缓解。

2、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益赛普)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治疗。益赛普是一种能阻止关节变性、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同时也是能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还能有效治疗重度银屑病。

3、生物制剂是否方便在家使用?大部分生物制剂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且预充针或自控针的设计使得自行注射变得容易,因此患者可以在家进行注射。 生物制剂何时能见效?多数生物制剂在用药后约2周开始见效,皮损可改善超过50%,部分患者改善幅度可达75%以上。

本文地址:https://www.hnzaozhiji.com/1418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七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