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丨中医湿温病的原因辨证论治
清代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雷少逸等对湿温病的研究极为深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湿温病的病因可有两个方面,一是外感湿热之邪,二是中焦脾胃功能受到损害。
汪逢春,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尤其在湿温病的治疗上独具匠心。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上发表的医案,充分展示了他的学术造诣和临床智慧。施今墨,以其独特的医学理念,在心脏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孔伯华:生于1885年,卒于1955年,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他学自家传,与施今墨、萧龙友、汪逢春齐名,共同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汪逢春:生于1884年,卒于1949年,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他的学术成就和医案在中医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萧龙友:他来自四川三台县,书香门第出身,自幼就熟读诗书,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医术也是杠杠的!孔伯华:这位中医学家可是山东曲阜的孔家后人哦,学自家传,医术精湛,和施今墨、萧龙友、汪逢春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孔伯华,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他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他精通医术,尤其擅长治疗温热病。在用药上,他主张以石膏为治温病之主药,并善于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用药剂量。
临床上湿热病证最常用的辩证法是什么?
1、体内湿热即湿热体质湿热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湿热病以夏秋之交见,因斯时阴雨连绵,淫雨之后,日气煦照,暑热地湿,交相蒸并,湿浊弥漫空间,人生活于气交之中,感触吸受,每易致病若平素阳虚,脾胃运化失灵之人,或恣食生冷、膏粱厚味、瓜果;或劳倦饥饿,脾胃受损,湿浊内停,则易感受邪气而致病。
2、二是治疗湿热俱盛证型大便溏虽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但在临床运用上还主要采用“轻法频下”法,多选方精药轻的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3、药物方面:症状严重者还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积极进行药物治疗,中医以清热化湿、燥湿、缓急止痛为主。经典方剂有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等,具体用药医生会根据湿热情况及严重程度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