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3)在玉米5叶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50g的25%扑虱灵兑水稀释喷雾,或使用50%甲胺磷5000-5500倍液进行喷喷雾,每隔5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同时搭配使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植病灵800倍液进行防治。
利用植物提取物。一些植物提取物含有较高的杀菌物质,可用于防治病害,如用茶树油溶解后喷雾可有效抑制玉米锈病。 玉米病害的环保防治方法 环保防治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具有环保、经济等优点。
(1)玉米锈病防治: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病原体的侵入,危害较重的地块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一般每隔8天喷2-3次。
玉米常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瘤黑粉。
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因受到长蠕孢菌的侵染所引起,改病害可危害到叶片、苞叶、叶鞘,而且对于雌穗、茎秆的致病力也要强于大斑病,发病后能够导致果穗腐烂、茎秆断折。
玉米大斑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植株受到大斑病凸脐蠕孢的侵染,发病时一般会从底部的叶片开始往上发展(有时会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情严重时蔓延至全株。
玉米大斑病主要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引起的。斑突脐蠕孢菌的外形是淡青褐色,呈梭形或长梭形,直或稍弯曲两端略尖,由4-7个隔膜组成。玉米大斑病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以进行体内外越冬。
打药防治。不怕斑病重,就怕用药不对症,选准药剂,病前防、病期治,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措施。
玉米大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是怎么引起的
1、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表现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呈青灰色梭形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发病条件 (1)不良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玉米大斑病多发生于温度较低、气候冷凉、湿度较大的地区。
2、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包叶。
3、玉米大斑病主要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引起的。斑突脐蠕孢菌的外形是淡青褐色,呈梭形或长梭形,直或稍弯曲两端略尖,由4-7个隔膜组成。玉米大斑病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以进行体内外越冬。
玉米的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这是怎么一回事?
你说的可能是褐斑病侵染,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病斑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
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褐斑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茎秆,病斑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从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严重时叶片上会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减产。
玉米褐斑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
一般玉米条纹病在幼苗期到成熟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一般在成熟期发病,最严重。这个时候叶片会褪绿发黄,叶片枯萎。
玉米大小斑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1、治疗方法: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合理密植:实行轮作,进行合理的密植,每亩栽种800-1000株玉米苗。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水分适宜:苗期一定要控水。
2、选种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杂交品种,合理施肥,发病初期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喷洒,发病重时重复喷洒。
3、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交替使用喷雾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4、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亩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做喷雾处理。
5、%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对玉米大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加水500倍稀释,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
6、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防治。玉米大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主要是危害玉米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