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不控制会得银屑病吗 血热型银屑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4-09-18 10:28:10  阅读 3 次 评论 0 条

寻常型牛皮癣疾病危害

首先,影响骨骼健康:约有百分之九的寻常型牛皮癣儿童会出现骨关节改变,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生活质量的终身困扰。其次,眼部病变风险增加:非寻常型牛皮癣的儿童患者,眼结膜和视乳头的健康状况较差,视网膜色素沉着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此病的儿童。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且病程较长,呈慢性经过,常有季节性发作倾向,多数患者为冬重夏轻,其症状为红色丘疹,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痒感。

牛皮癣的主要危害是影响人的情绪、睡眠,对人的心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处理不当可以出现泛发性的神经性皮炎,头面、躯干、四肢都会出现红斑、鳞屑、皮肤肥厚比较明显,这是神经性皮炎的主要临床危害。

血热是怎么回事?血热会出现什么症状?怎样缓解这个问题?

1、血热是热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发生在热带地区,或者是在非常热的环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热的季节,曝晒过度,或者是出汗过度,没有补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热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兴奋剂,都可能导致血热。血热的症状是血液热了之后,到处乱窜。

2、血热是指外面的热气进入体内,导致体内的血液加速涌动,比以前流速过快,从而产生异常现象,大多表现为出血、发瘀等的病理状态,还有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情绪低落郁闷,心烦意乱导致身体紊乱从而产生血热。总而言之血热就是热邪进入体内产生异常或者是个人原因产生的,而且血热对每个人的危害是不一样的。

3、内部因素:血热可能由于身体内部的阴液亏损,导致阳气相对过盛。当人体阴液不足时,无法制约阳气,造成阳气过旺,引发血热。外部因素:长时间居住在湿热环境中,或者经常食用辛辣、温热的食物,也可能导致体内热气积聚,引发血热。此外,情绪压抑,情绪失调也会导致体内热气聚集。

4、血热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血热证的形成,一是外感热邪,或感受它邪化热,传入血分;二是情志过激,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火热内生,侵扰血分。

5、血热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候,其形成原因有多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饮食不当如摄入过多辛辣油腻食品、情绪波动等都会导致体内热血过盛。其主要症状包括容易出现的面部潮红、口渴口渴喜冷饮、失眠多梦等。另外,皮肤上也可能出现疮疖、瘙痒等问题。

银屑病中医辩证

【答案】:C 白疕气血瘀滞证 证候:多见于静止期或消退期。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对银屑病的分类并非统一,理论上有多种可能性,最少可划分为2种,最多可达9种。其中,最常见的证型有血瘀、血热和血虚。血瘀型的皮损特征显著,表现为皮肤肥厚且浸润,颜色深红,且长久不消退。舌质呈现出紫暗色,甚至可见瘀斑或瘀点,脉象可能细缓。血热型的皮损特征鲜明,红斑频繁出现,且数量增多。

从中医角度对银屑病作出诊断,要进行正确的辨证分型。因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很多,而且每个个体不是单一的,比方有血热、血瘀、血燥这些主要的分型。当然对于每个个体,他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血热型,可能配着其它的,血热、血瘀可能在一起,所以中医辨证分型只是一个大概的分型。

银屑病中医说法

银屑病的中医名称很多,最早在《诸病源候论》这本书中,在公元610年的时候叫干癣。在公元1602年,在《疡医证治准绳》里面叫蛇虱。在1604年,在《外科启玄》里面叫白壳疮。在1617年,《外科正宗》里面马皮癣。在1666年,《外科大成》里面首先叫白疕,现在一直还是延续白疕。

中医对银屑病的分类并非统一,理论上有多种可能性,最少可划分为2种,最多可达9种。其中,最常见的证型有血瘀、血热和血虚。血瘀型的皮损特征显著,表现为皮肤肥厚且浸润,颜色深红,且长久不消退。舌质呈现出紫暗色,甚至可见瘀斑或瘀点,脉象可能细缓。血热型的皮损特征鲜明,红斑频繁出现,且数量增多。

所以在临床中中医治疗银屑病是个体化的治疗,即医生针对患者的辨证分型,从他的临床表现到他的脉象,到他的舌苔等等,给他一个辨证分型,而且方子要经常的根据个体的病情变化来进行调整,不能一张方子从头吃到尾,一概而论。所以辨证分型只是医师对于个体患者进行的辨证。

银屑病的中医分型基本上就是血热型、血瘀型和血燥型。在其中会交叉有脾虚型、肝肾不足、肾虚这些合并出现。在治疗的时候基本上是定一个基调,比如患者是血热型的,再加副症,比如脏腑病症,看一看情况相应的用药物治疗。

本文地址:https://www.hnzaozhiji.com/868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七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